在食品生产领域,食品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,而洁净车间则是守护食品安全的核心屏障。我国相关法规明确规定,正规食品厂必须建设洁净车间,并在洁净环境中开展生产操作 —— 这一要求并非严苛限制,而是通过控制粉尘、微生物等污染物,有效减少食品变质长霉风险、延长保质期的关键举措。
在众多洁净等级标准中,十万级空气净化标准是市场上大多数食品净化车间的主流选择(少数对洁净度要求极高的食品品类,如无菌灌装食品,需达到万级标准)。那么,十万级洁净车间究竟是什么概念?中发净亿方环境科技结合行业实践,从标准定义、车间分区、建设关键要求三方面,为您展开详细解读。

一、十万级洁净车间:量化标准背后的安全保障
所谓十万级洁净车间,并非抽象的 “干净” 概念,而是有明确量化指标的技术标准,核心围绕 “空气颗粒物含量” 与 “空气流通效率” 两大维度:
从空气颗粒物控制来看,十万级洁净车间要求每立方米空气中,直径≥0.5μm 的粒子数不超过 352 万个。这些微小粒子可能是粉尘、微生物孢子、纤维碎屑等,一旦附着在食品表面或混入生产环节,可能成为微生物滋生的温床,导致食品发霉、变质。因此,空气中粒子数越少,意味着灰尘与微生物数量越少,空气洁净度越高,食品受到污染的风险也越低。
从空气流通效率来看,十万级洁净车间需满足每小时 15-19 次的换气频率,且完全换气后空气净化时间不得超过 40 分钟。高频次换气能及时排出车间内产生的污染物(如食品加工过程中挥发的水汽、粉尘),同时引入经过多层过滤的洁净空气,维持车间内稳定的洁净环境;而 “40 分钟净化时间” 则确保车间在突发污染(如人员进出带入粉尘)后,能快速恢复洁净状态,避免污染扩散影响生产。
这些量化标准并非凭空制定,而是结合食品生产特性(如烘焙、冷加工、即食食品制作等不同工艺的污染风险),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的科学指标,为食品安全生产划定了清晰的 “安全红线”。

二、食品厂洁净车间分区:按风险分级,精准控污
食品生产流程中,不同环节的污染风险差异显著。若对全车间采用同一洁净标准,不仅会增加建设与维护成本,还可能因 “过度防护” 或 “防护不足” 影响生产效率与食品安全。因此,食品厂洁净车间通常按 “污染风险由低到高” 划分为三大区域,实现精准控污:
1. 一般作业区(非清洁区)
这是食品厂中污染风险最低的区域,主要用于原料、成品、工具的储存,以及成品转运等 “原料 / 成品裸露风险低” 的操作。典型区域包括:
外包装室:用于食品外包装的封装,此时食品已被内包装保护,无需极高洁净度;
原辅料仓库:存放未加工的原料(如面粉、糖类、食用油),需保持干燥、通风,避免原料受潮变质,但无需达到洁净室标准;
包装材料仓库:存放外包装盒、塑料袋等非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;
成品仓库:存放已完成全部包装的成品,环境需清洁、防潮,防止成品外包装受污染。
一般作业区虽无需严格的空气净化设备,但需定期清洁地面、墙面,避免粉尘堆积,同时做好防虫、防鼠措施,防止外界污染物侵入。
2. 准清洁区
准清洁区的洁净要求介于 “一般作业区” 与 “清洁作业区” 之间,主要用于 “成品处理但不直接裸露” 的操作,是连接非清洁区与清洁区的 “过渡地带”。典型区域包括:
原料处理间:对原辅料进行清洗、切割、粉碎等预处理(如蔬菜清洗、肉类切块),此时原料虽裸露,但后续需进入清洁区进一步加工,需控制粉尘与微生物数量;
包材处理间:对直接接触食品的内包装材料(如保鲜袋、玻璃瓶)进行清洗、消毒,确保包材本身无污染物;
缓冲间(拆包间):人员或物料从一般作业区进入清洁作业区前的过渡空间,需进行初步除尘、消毒,避免将外部污染物带入高洁净区域;
非即食食品内包装间:如对饼干、薯片等非即食食品进行内包装,食品虽直接接触包装,但因后续需经过加热、密封等工序,洁净要求略低于即食食品加工区。
准清洁区需配备基础的空气过滤设备,维持一定的洁净度,同时设置隔离设施(如卷帘门、风幕机),避免与其他区域的空气直接流通。
3. 清洁作业区(洁净室)
这是食品厂洁净度要求最高的区域,主要用于 “原料 / 成品直接裸露” 的操作,人员、环境需经过严格消毒、更衣才能进入,是食品安全防护的 “核心阵地”。典型区域包括:
食品冷加工间:如肉类、海鲜的冷切,低温环境虽能抑制微生物繁殖,但原料直接裸露,需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附着;
即食食品冷却间:即食食品(如凉拌菜、熟肉制品)加热后需快速冷却,冷却过程中若接触含菌空气,极易滋生微生物,因此需在高洁净环境中操作;
待包装即食食品储存间:存放已加工完成、等待内包装的即食食品,需维持稳定的温湿度与高洁净度,防止食品变质;
即食食品内包装间:直接对即食食品进行内包装,包装过程中食品完全裸露,必须达到十万级(或更高)洁净标准,同时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工作服、手套、口罩,避免人体毛发、皮屑等污染物带入。
清洁作业区是食品厂洁净车间的核心,需配备高效空气过滤器(HEPA)、紫外线消毒设备、风淋室(人员进入前除尘)等专业设施,且地面、墙面需采用无缝、易清洁的材料(如环氧树脂地坪、不锈钢墙板),避免积尘与微生物滋生。

三、食品厂洁净车间建设的关键要求
为确保洁净车间真正发挥 “防污染” 作用,建设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:“洁净等级适配” 与 “人员 / 物流通道隔离”。
一方面,洁净级别必须与生产加工食品的需求严格匹配。例如,生产即食冷食的车间需达到十万级甚至万级标准,而生产烘焙食品的外包装车间则可采用一般作业区标准。若洁净级别过低,无法满足食品安全需求;若过高,则会增加设备采购、能耗、维护成本,造成资源浪费。
另一方面,洁净级别不同的厂房之间、厂房与通道之间,必须设置缓冲措施(如风淋室、传递窗、缓冲间),同时分别设置与洁净级别相适应的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。人员通道需按 “洁净等级由低到高” 设置更衣、洗手、消毒、风淋等流程,避免人员跨区域流动带入污染物;物流通道则需采用传递窗等密闭设备,实现物料的 “无菌传递”,防止物料在转运过程中受污染。

四、结语
食品厂洁净车间的建设与运营,是 “法规要求” 与 “企业责任” 的结合,更是保障食品安全的 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十万级洁净标准看似严苛,实则是平衡 “食品安全” 与 “生产效率” 的科学选择;而按风险分区的设计,则让洁净车间从 “一刀切” 的粗放管理,走向 “精准控污” 的精细化运营。
中发净亿方环境科技在食品净化工程领域拥有丰富经验,可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(如烘焙、冷加工、即食食品)、产品特性,定制符合十万级(或更高)标准的洁净车间解决方案,从设计、施工到后期维护,全程保障车间洁净度与运营效率。若您想了解具体的车间布局设计、设备选型、验收标准,欢迎联系我们,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。